7月4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华先发教授应邀在逸夫楼307作了一场题为“翻译: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闫敏敏主持。
华先发以“什么是翻译”开始,从翻译的昨天、今天及明天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他首先从古代西方文化入手,结合自身经历,向在座师生讲解了翻译活动的历史。他指出,翻译活动历史悠久,西方世界的翻译活动促进了西方文明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在谈及中国的翻译历史时,他详细阐释了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活动、明清时期的翻译活动、民国时期的翻译活动和“文革”前的翻译活动等四个不同阶段翻译活动的不同特点,并强调佛典翻译对中国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又指出,中国学者一直围绕着“文”与“质”的问题开展翻译研究。在讲到翻译教育时,华先发教授对现代翻译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此外,他简单分析了翻译的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21世纪翻译的三大趋势,即:翻译概念的扩大、人机翻译一体化和翻译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日益加强。
华先发,1953年生,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1975年9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1986年于该校取得英语专业硕士学位;先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于1989年和2001年赴美国孟菲斯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翻译研究中心主任。
外国语学院卓越译员实验班全体同学以及翻译系部分教师聆听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