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23日,第九届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翻译系教师云端参会,认真学习了专家们关于外语教育改革的前沿理念。4月17日,翻译系就此次论坛组织专题交流活动,结合学院实际,围绕翻译专业未来发展、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多位教师结合秦洪武教授提出的“数智赋能协同创新”理念,围绕翻译教学提质增效展开讨论。有教师建议引入数字化过程性评估体系,借助智能平台实时记录学生翻译实践中的语料处理、术语应用等数据,通过AI生成个性化反馈,实现“以评促学”,激发学生长效学习动力。还有教师提出在课堂中引入大语言模型辅助翻译实践,通过动态交互优化译文质量,同时建立翻译过程数据库,为教学干预提供精准依据。
针对涂兵兰教授倡导的“语言+金融+翻译”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与会教师强调翻译专业需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联合本地政企或行业协会共建案例库,推动校企协同开发实践项目,如地方政府外宣材料本地化、跨境电商产品译介等,助力学生提升行业知识与实战能力。
结合罗良功教授提出的“体用融合”转型发展模式,部分教师提出翻译专业应在夯实语言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探索国际传播等多元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将翻译技能迁移至文化外宣、数字内容创作等领域,同时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强化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
翻译系教师还深入学习与探讨了其他专家的报告,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此次学习交流活动为翻译专业的改革注入了新动能。翻译系教师一致表示,将立足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推动课程体系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技术素养与跨界能力的翻译人才,为新时代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黄师力量”。